01 问:个人出售自己购买的住房,增值税税率是多少?答:
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上述政策适用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之外的地区。
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5%的征收率全额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以销售收入减去购买住房价款后的差额按照5%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上述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
02 问:个人将住房无偿赠与子女需要缴纳增值税吗?答:
涉及家庭财产分割的个人无偿转让不动产免征增值税。家庭财产分割包括下列情形:离婚财产分割;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依法取得房屋产权。
03 问:个人销售住房可以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吗?答:
其他个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和出租不动产,购买方或承租方不属于其他 ...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股权架构、业务经营、投资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合法地降低、延迟甚至免除自身的税收负担,从而取得税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税务筹划以遵守税法为前提,又多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式来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因此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真正的税务筹划,首先是要合法合规,其次才是规避涉税风险、降低税负。
税务筹划的最核心前提是事先筹划,筹划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筹措计划,为了一件事的开始而做准备。因此,筹划本身就意味着必须事先规划安排,在某些业务行为发生前就要进行筹划从而选择可以减少纳税或延迟纳税的方式去实施。而不是在业务都已经安排商定妥当,甚至已经实施完毕到最后纳税时才想起找人进行税务筹划。
事后做筹划多半是游走于税法红线的边缘或者掩耳盗铃式筹划。因此,税务筹划的是业务,而不仅仅是账目。税务筹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税务筹划应发生在业务发生之前、之中而不是事后。
税务筹划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满足业务需要,任何的筹划结果都是以完成该项业务为目的。筹划方案阻碍了业务的发展肯定就不是一个值得操作的方案。
作为事前税务筹划的第一招式,我认为是股权架构设计。
每个企业老板在 ...
1、关于“超范围列支工会经费”的问题整改情况:因我单位离退休干部较多,为便于管理,在2016年经咨询省总工会(培训会上)和区总工会,得到的意见均为在工会经费充足情况下,离退休老干部生病住院、去世,可由工会进行慰问,行政不再慰问。2019年2月,市财政局、市总工会联合下文明确规定不得由工会列支经费对离退休老干部生病住院、去世进行慰问后,未再发生过超范围列支工会经费问题。
2、关于“以工会活动为名滥发服装”的问题,如2017年11月支付12人参加区第三届运动会服装费5421元,服装分别在9个店购买,开具了13张发票,且该款打入工会会员李某某个人账户”整改情况:一是调查购买服装情况。经调查,当事人购买的衣服在一家商店购买,鞋子因在一个店面无法采购,故在多家商店自行购买了鞋子,购鞋费用为工会会员李某某垫付,故造成在多家商店采购和该款项打入其个人账户现象。考虑到当事人并未超标采购报销,也无其他违规行为,故对款项不予追回,但是在单位职工大会上予以通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二是积极清退服装款项。对2017年7月工会自行组织的登山活动购鞋30双6749元,要求领取人退还购鞋款项,现已全额退还,实际退 ...
1.分组聚合函数(groupby)类似SQL的groupby那样的数据透视功能。可以使用pandas库的groupby函数来实现分组聚合操作。
举例:
有一个A表,分别有甲项目和乙项目,甲项目连续两年的销售为50万元和54万元,乙项目连续两年的销售额为74万元和56万元。
现在求甲项目和乙项目的各自销售额之和,具体如下:代码:
123456789101112import pandas as pd## 创建A表data = {'项目名称': ['甲项目', '甲项目', '乙项目', '乙项目'], '销售额': [50, 54, 74, 56]}df = pd.DataFrame(data)## 按照“项目名称”进行聚合统计grouped = df.groupby('项目名称')result = grouped.sum()## 打印结果print(result)
运行结果:
销售额
项目名称
乙项目
130
甲 ...
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长投和权益的抵消,内部往来的抵消,内部交易的抵消,小编后续会出合并抵消原理的系列专题,分别从长投权益抵消、内部往来抵消、内部交易抵消进行解读,今天我们先讨论内部交易的抵消原理。首先明确一点,内部交易分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其原理一样,只不过逆流交易多出一笔少数股东的会计处理。下面我们先从顺流交易讲起。举个栗子:假设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关系,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系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本期单体利润表的营业收入100万元,系向B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批产品的销售成本为80万元,A公司销售毛利率20%。B公司购进该批商品财务入账100万元,同事在本期将该批购进商品的60%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78万元,结转销售成本为60万元,B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0%,列示于B公司的单体利润表中;剩余的该批商品40%则形成B公司的期末存货40万元,列示于B公司的单体资产负债表中。
一、审计理论中合并抵消分录如何处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其抵消处理如下: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 92 存货 8 为 ...
有些小伙伴反馈《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二)之长投权益抵消》案例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模糊,小编将上篇推送文章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修改,放到今日文章推送的第二篇,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
在上篇文章《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二)长投权益抵消》的末尾,我们了解到,不管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还是转权益法调整后再抵消,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未分配的部分最终都无法抵消,既然这样,我们可否利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而不必先转为权益法再进行抵消这种多此一举的方式进行呢?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长投权益的抵消原理。
一、长投权益抵消究竟抵消的是什么?在上篇文章中,小伙伴们已经知道了,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是投资方账上核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的份额,在合并层面看来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都是虚的,为反应资产的真实性,所以我们要将二者进行抵消,即资产余额的抵消。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这个只是长投权益抵消分录其中之一,还涉及损益的抵消,这又该如何理解呢?长投权益的抵消共包括两个部分,小编将其分为“余额的抵消”和“发生额的抵消”。
“余额的抵消”就是指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 ...
从上篇文章《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一)内部交易抵消》我们知道,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长投权益抵消、内部往来抵消、内部交易抵消,今天我们继续讨论长投权益的抵消原理。
一、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恩怨情仇(合并日)小伙伴们都知道,长期股权投资是投资方账上核算的会计科目,站在投资方角度,它代表的是投资方的投资资产。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到被投资方来看,这个长期股权投资其实核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在投资方所占的份额。
那站到集团角度呢?假如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是母子公司关系,那么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其实都是虚的,这是因为两个公司分别站在各自主体角度进行的会计处理,在集团合并层面不应存在,所以就要进行合并抵消处理。这样说起来有些空洞,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下。
举个栗子:假设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关系,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系A公司当期出资100万元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即100%控股)。A、B公司当期未发生其他经济业务。
1、站到母公司A的角度,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银行存款 100
2、站到子公司B的角度,其账务 ...
阅读提示:这篇文章对合并抵消分录原理的实务解读可能有些颠覆一些财务或审计人员的认知,解读部分的内容小编按照楷体书写,审计实务界的大佬们可以直接忽略,不影响您的正常阅读。
在上篇文章《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三)长投权益抵消》中,我们了解到,不管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还是转权益法调整后再抵消,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未分配的部分最终都无法抵消。这样在审计实务中,小伙伴们完全可以利用成本法直接抵消,而不必先转为权益法后再进行抵消,方便简洁了许多。但是有些小伙伴问道,按照成本法做出合并抵消分录后,我们又该如何佐证其正确性呢?
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长投权益的抵消原理,并从实务角度来佐证数据的准确性。
一、长投权益抵消分录完成后如何佐证其准确性?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了长投权益的抵消共包括两个部分,即“余额的抵消”和“发生额的抵消”。
“余额的抵消”就是指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消,是为了在合并层面还原资产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发生额的抵消”就是指损益的抵消,即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目的在于在合并层面还原利润的真实性才做的抵消。
按照成本法做出合并抵消分录 ...
一、明白商誉这点事商誉的金额等于并购方付出的对价-所享有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这个差额就是商誉。在个报层面上,商誉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中,即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含了商誉的金额。
每年年度终了,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测试商誉的可回收金额,通过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的对比,来确认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
那商誉有可能存在哪些减值迹象呢?
1、现金流或经营利润持续恶化或明显低于形成商誉时的预期,特别是被并购方未实现承诺的业绩。
2、所处行业产能过剩,相关产业政策、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状态或市场竞争程度发生明显的不利变化。
3、相关业务技术壁垒较低或技术快速进步,产品或服务易被模仿或升级换代,盈利现状难以维持。
4、核心团队发生明显不利变化,且短期内难以恢复。
5、与特定行政许可、特许经营资质、特定合同项目等资质存在密切关联的商誉,相关资质的市场惯例已经发生变化,如放开经营资质的行政许可、特许经营或特定合同到期无法续签等问题。
6、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明显提高,且没有证据表明在短期内会下降。
7、经营所在的国家或地区风险突出,如面临外汇管制、恶性 ...
现金流量附表的编制方法—具体案例分析
一、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投资、筹资损益(四大损益)(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3)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4)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以上这些业务均属于非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在企业算净利润之前,是需要减除这些,如果以上是损失,则会造成企业净利润减少;但实际对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所以,如果上述项目减少了我的净利润,则我就需要调增,如果是收益,增加了我的净利润,则我就需要调减。
如果是损失则减少了利润,所以要调增,如果是收益,则需要调减。
案例:
企业处置了一台设备,原值10万,计提了9万的折旧,最后销售了1.5万;(不考虑增值税及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1
借:累计折旧 9
贷:固定资产 10
借:银行存款 1.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
借:固定资产清理 0.5
贷:资产处置损益 0.5
分析:原值与累计折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只有1万,但我实际销售了1.5万,这个差异会导致净利润增加0.5万。
请注意:此时的资产处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