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决算审计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是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审计机关需要积极防控的重要审计风险点。
近年来,建设工程领域查处的很多重大腐败案件,或与项目竣工决算管理混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承包商为获取更丰厚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在竣工决算环节动起“歪脑筋”。
为此,审计机关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必须准确把握审计重点,通过提高审计质量来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实践,来谈谈竣工决算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贯彻落实基本建设管理法规和重大政策措施情况
基本建设项目具有涉及面广、投资体量大、建设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建设项目管理一直是重点监管领域,涉及很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审计应重点关注:
**一是参建单位执行基本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主要审查参建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政府投资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基本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是参建单位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的情况。**主要审查参建单位是否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 ...
背景“三重一大”源于第十四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公报,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纪律方面提出的四条要求的第二条纪律要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10]17号)就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出意见。
“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范围重大决策事项,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规定的应当由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经理班子、职工代表大会和党委(党组)决定的事项。主要包括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重要决定的重大措施,企业发展战略、破产、改制、兼并重组、资产调整、产权转让、对外投资、利益调配、机构调整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企业党的建设和安全稳定的重大决策,以及其他重大决策事项。
重 ...
人力资源审计是一种确保企业管理中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专门控制机制。表现为审计人员对企业管理当局人力资源核算和人力资源效益等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委托人就此对管理方偏离受托经济责任的行为发出纠偏指令,企业管理当局进而采取纠正措施,从而完成整个控制活动。
企业人力资源审计的主要内容理应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的各项工作内容相一致,分布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度谈企业人力资源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审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策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符合程度评价;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企业内外环境符合度评价。
(2)审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评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企业近远期人力资源需求以及人员资源发展计划。
(3)审计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企业人员招聘的方法和程序评估;招聘成本评估;招聘工作效率评估。
(4)审计企业人员配置:企业工作流程分析;企业组织分析与企业工作分析过程及其结果分析;企业人岗匹配性分析;工作标准化过程分析;企业整体工作效率评估 ...
公务接待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一、公务接待程序1.四要素。有公函(包括电话通知)、有审批、按标准、有清单。
2.接待程序。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二、公务接待迎送迎送。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三、公务接待住宿、用餐1.住宿。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2.用餐。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公务接待用车、警卫用车、警卫。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合理安排警 ...
十五省区市国有企业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汇编北京审计了7家市属国有企业(含1家金融企业),延伸审计调查了113家企业。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监管、处置、收益分配等情况,涉及资产总额2.26万亿元,负债总额1.77万亿元。从审计情况看,监管机构持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市属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和高端产业,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国有权益存在损失或损失风险。4家企业的下属企业开展高风险贸易、违规经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存在损失风险6.38亿元。4家企业的出借资金、应收账款,催收不力难以收回,存在损失风险,占其应收账款的11.1%。2家企业的房地产项目存在经营风险,或面临潜亏,或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涉及金额23.25亿元。
2.部分企业财务信息不真实。7家企业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提前或延后确认损益等问题,造成37.96亿元资产、14.65亿元损益不实。4家企业房屋、车位、机器设备等价值超过2.51亿元的资产入账不及时。
3.部分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2家企业共有98.5亩工业和商业用地、11.6万平方米经营用房和研 ...
本来不想讲xbase的方法的,但好几个天健的学员问,而且他们必须要用xbase编现金流。基于此,小哥研究了一天,终于把xbase的逻辑及用法给搞清楚了。
天健是老东家了。大概是18年的六七月份,所里有个培训,讲现金流的。小哥那时候还是个小朋友,也跟着屁颠屁颠跑过去了,发现已经有好多人在那儿听了。这足以说明,有好多人想了解xbase。小哥那个部门,无论是高级审计员、审计经理、高级经理,都没人精通xbase,有个高级经理稍微会用一下下,但编得不太准,被券商发现了错误,贼尴尬。
独孤九剑一共九式: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
总诀式,指的是逻辑。任何一门技能,都是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的,小哥写文章,也都是围绕着一定的逻辑来写的。只要把其中的逻辑理清楚了,任何问题都能解决掉。
破剑式,在小哥看来,就是破解合并报表的逻辑,这一招,小哥在一年前就会了,如今更加娴熟了。
破刀式,在小哥看来,就是现金流。这一次,我们破解的是天健xbase的逻辑。当我们把所有重要的财务技能给破解了,也就学会了“独孤九剑”,就能真正笑傲江湖了。
天健的xbase方法,跟我们的模板 ...
年前最后几天,编制了一个合并报表,涉及东西很多,挺有感触的。
我理解,合并报表编制,主要遵循两点:
1,确认最终合并效果,然后倒轧抵消分录;2,杜绝模拟权益法还原。第一点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点,两者理解了,很多从业人员畏惧的权益变动表几分钟事情。
那么临时接到一个陌生的集团合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呢。
1,考虑到众人基本采用模拟权益法,这里有必要再次阐述下我对这3笔权益抵消分录的理解。第一笔“借:长期股权投资,贷:投资收益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该笔说白了就是把子公司购买日至资产负债表日的损益并入,这里特别注意,系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比如外购的子公司(非同一控制合并),子公司报表年初未分配利润很可能就不是这笔分录调整的。比如花100全资买入一个净资产100(股本80,未分配利润20)的公司,收购当年资产负债表日未分配利润为30,站在下一年度,这里调整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就是30减去20。这个理解非常关键,因为成本法的关键是找到购买日的初始净资产,而且可以复核以前做得对不对,包括后续处理也是,可以持续计算净资产。第二笔“借,净资产,贷,长期股权投资,贷:少数股东权益”说白了就是把资 ...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往往是许多会计从业者的一个难点,而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往往由于目前规定不太清晰,导致许多会计从业者也经常无从下手,尤其出现准则并没有规定的不清晰领域,更加迷惑。在“实体理论”越来越盛行的现在,站在集团层面去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最终实质对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去阐述同一控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例: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丙集团控制的两家子公司。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2000万从丙集团取得其持有的乙公司100%股权,构成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合并日,丙集团持有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000万,乙公司的净资产结构为:股本为1000万,未分配利润200万。甲公司净资产中股本金额为5000万,没有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余额。甲公司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分析:由于丙集团均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的权益持有者,站在丙集团的角度,甲公司与乙公司均可以理解为丙持有的权益工具,即甲公司与乙公司发行的股份=1000+5000=6000万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 ...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很长,1万4千字。文章的目的在于挑战《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中合并抵消分录的做法,注会教材中的做法来源于指南,也就是说,我要挑战“官方”做法。官方的做法是,把成本法转换成权益法,然后再抵消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最后抵消投资收益和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官方”的做法给我们一种假象: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被抵消完了。真实情况是,只抵消购买日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购买日后子公司赚取的净利润并没有抵消。
我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得出结论,“官方”的抵消分录是拼凑出来的,没有底层逻辑,直接导致了我们在考注会的时候觉得合并报表很难。我发现了合并报表的底层逻辑,并且总结出了一套抵消方法,给它取名为“累计调整法”,它的逻辑非常清晰,实际操作的时候非常省时,如果“官方”的做法要10分钟,它2分钟就能搞定。特别是购买少数股权、少数股东增资、交叉持股、处置子公司、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这些复杂的情况,累计调整法能分分钟把它们解决了。这么好的方法,小哥当然要把它发扬光大,希望有一天,注会教材被我们改写。
之前在写瑞星咖啡相关文章的时候,有同学问问,我写论文的时候能不能参考你的文章。当然可以啦。那些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