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问题-理论」
1. 审计的大概流程?
①简要回答:审计人员取得证据完成审计目标。
②详细回答:结合准则指引和实际工作,简要分四步骤“确定审计目标→ 了解内控制度并做出评价→执行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程序→评价审计结果并出具审计报告。
”
2. 怎么理解底稿?
①先回答:底稿是什么?
审计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②再回答:底稿有什么用?
底稿是联结全部审计工作的纽带,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也是评价审计责任、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业绩的依据等。
3. 三张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回答出最主要勾稽关系就差不多了(不理解也要背熟):
①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期末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净利润
(利润表)-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期初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
②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期末货币资金(资产负债表)=期初货币资金(资产负债表)+现金净变动额(现金流量表)。
③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
=净利润(利润表)+调整事项。
1. 怎么完成内 ...
简历的重中之重无疑是实习经历,学校学历、证书奖项、英文水准、年龄性别等都是客观部分
实习经历往往是函证、抽凭、对流水三大块。。。这波不是教您美化简历,只是带您正确认知抽凭这件不起眼的事,剩余的容后再表
诸君可能以为接触凭证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殊不知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小股东想看一眼凭证都极为费劲。。。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抽凭看似卑微,其实贯彻着穿行测试、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中细节测试(截止测试、替代测试、增减核查、回款核查、付款核查、期后测试。。。)称之为首要程序也不为过
1 **穿行测试:**通常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流程,了解内控
如果大家以这个目的在抽凭,那么就应当将某个流程的全部了解一遍。
譬如采购长期资产,购置申请——询价谈判——签合同——验收——付款
看看都需要经过哪些人(哪些部门)签字,看看是谁来提申请?谁去谈判?谁去签合同?谁去验收?付款需要谁的审批?
看看是哪些单据在支撑对应:请购单、询价单、合同、会签表、验收单、付款申请单、银行回单(水单)
类似思路可引申至筹资与融资循环、工薪与人事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
实务中,一般实习生不会接 ...
首先感激 XXXX 会计师事务所和各位领导给我机会从事审计工作,我于 XXXX 年 XX 月 X 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现根据我司的规章制度,特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现对试用期间的思想、工作、学习情景作以汇报总结。
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我想得还算清楚,就是,为什么离开审计,还干审计?
我的答案是:审计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行业,我与一名受人尊敬的注册会计师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还有很多东西都不会,我需要学习,更需要实践。
不否认审计行业有一些固有的缺陷,天下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事。
不妨转变思维,把会计师事务所当成会计学校,还倒贴我学费,就不觉得亏了,想想也是,只不过这所学校的晚自习下课有点晚而已。
第一个尽调,X 经理首先关注的就是分子公司架构与业务分工布局,这是我不曾拥有的视野与习惯,这也是财务报表之外的问题。
财务报表之内,流程化的,我并不陌生。
银行、往来发函证,资金、费用、借款、薪酬 breakdown,测算利率测利息、变动分析匡一匡,提需求,催资料,盘点账到实到账,刀底稿,拍照复印,整理归档。
以上,并不难,教科书中有写,审计底稿里的程序表有注释,往年底稿也有执行,照猫画虎并不难,填满底 ...
我原以为相遇一定是书诗成画,歌文谱曲。要闹市马蹄下救人,荒山破庙中避雨。是英雄救美,道一声得罪。是火堆取暖,听一夜风雨。要游园忽闻佳人笑,转头又见桃花开。是万朵桃花都失色,是十里春风总不如。是你一颦一笑一回眸,要我灯火阑珊千百度。是可作诗歌可谱曲,要这样诗情画意。
后来我以为相遇一定是这辈子必定会推开的一扇门。门后面是万里明媚,百草欣 荣。是小哑巴拿着波板糖,四目交接,眼波流转。见到就知道,相逢如重逢。推开这扇门,用尽一身的力气和一生的运气。知道门的那边有你,就什么都不在再保 留,拼尽全力。是这样毫无顾忌。
再后来我以为相遇一定是一场无限期有目的的旅行。要披星戴月,披荆斩棘。要历经岁月的沧桑和尘世的烦扰,要忍受沉默的世界和空荡的长街。要坐错车下错站,要哭过长夜要难以入眠。
是翻过篱笆高墙,站在你面前。是迎着风雪,站在你面前。是假装有缘,站在你面前。是无数次巧合,才骗得一个驻足。要这样真实。
我原先以为是我在茫茫寻找,是听着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是过尽千帆,整理千次发型。虽然等待的时间无比慢无比长,但知道你会来,便等得。就是这个道理。
可姑娘,爱情哪有什么道理。
什么诗书画意,什么命运之门, ...
适逢各家涨薪(喜事无疑),但离审计从业者的春天还有距离,随意列举一些平衡术:少填工时,延迟升职,取消年会,砍年终奖。。。
(私以为)审计本身是件蛮有意思的工作,然鹅主流的做法(行业的惯例),令人闻事务所而劝退。
猜测这是游走在内资头部所(毕竟能干过会IPO)的团队,有人听到游走这个词可能五味杂陈(坊间有缝合怪一说,亦有嫡系部队一说)。。。
个人从来不觉得一体化(就当下事务所能达到的程度而言)有什么优越性,就职所谓一
体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样是开盲盒,本质上还得项目。
大领导以为的一体化,人事(文化认同与绩效考核)、财务、业务(利润池)、技术标准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信息管理一体化。。。
小朋友需要的一体化,隔壁市外项目组干到 9 点拿 200 大洋差补,我们市内项目组干到 9点拿鸭蛋差补;隔壁项目组经常单休(双休),我们项目组连续奋战无休(修仙);隔壁项目组经理手把手教小朋友刷底稿,我们项目组经理劈头盖脸对着骂;隔壁项目收费
高,工时随便填;我们项目收费低,工时得卡 8 甚至填鸭蛋。。。
不同项目的天差地别,小朋友觉得一体化了个寂寞,在哪学东西不是学东西,事务所分天健、立信,但 ...
A简历关
翻简历时,遇到下面的情况,用人部门一般会直接将简历扔到人才储备库(回收站):
A1没有任何实习经历(校招)、工作经历或描述过于简单(社招)
很多人的简历只写了大家都会写的工作,比如只有审计2个字+一些市面(审计理论里的)通用套话、废话
其实可以谈谈某项审计工作,发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最后怎么处理的,当然有损失挽回的案例更好
这样子的描述会给看简历的人耳目一新,觉得有想法、有思路
因为工作描述过于简单,在翻阅简历时,往往只能以学校的知名度作+证书的丰满度为标准
A2把 自 己 描 述 的 过 于 完 美 , 给 人 一 种 夸 大 其 词 的 感 觉实习的工作,把自己包装成了项目主审,还安排其他新手干活等
有些才工作半年,就声称在某不知名的小事务所、记账公司能拿到13万一年
就算是真的,一般的单位也会觉得小庙容不下大神
A3投递人员资历过高的
审计专员一般是针对1-3年工作经验的,工作5年以上的,一般在筛选简历时会直接过(小庙容不下大神+1)。。。
怕这点微薄工资拿捏不住你
有些年龄55 岁以上的财务人员还应聘审计专员,感觉发挥余热也挺好(东亚这种
内 卷 社 会 确 实 ...
银行内审、证券期货内审、融资租赁内审,和金融沾边的除外,哪怕只是个融资担保公司。。。
以下:一家之言,loser 之言,纯属胡侃,其实并不构成任何建议
这话您可能不爱听,内审或者内控是一个比较没有发展的岗位,缘何
一是市场需求岗位少
公司如若经营不善,寻找合适的坑位难度很大,随着年纪增大和学习能力的下降,
愈发依赖公司的稳定,流通性不佳
二是主要工作环境基本为公司内部,人脉圈子几乎没有(树敌倒是机会多多)
在事务所可以谈笑有券商,往来有法师。。。可能部分基层审计与基层财务相看两厌,而会来事的审计往往可以和甲方打成一片
三是不掌握任何生产资源,较难了解+精通公司业务
在企业里没有自己核心的生产资料,作为找茬部门,业务不愿意和内审沟通过多,因此内审很难了解公司业务,只能基于对方应付内审的时候,去了解情况
在事务所,你不鸟我,我无法表示(意见)
或者换种画风:刚才外面人多,哥给你跪下了
财务可以通过追究付款原因,协调资金调拨,或基于税务等角度提出合规要求,去深入了解业务,内审则缺乏这般切入口
很多时候外审最有效的方法是询问,内审你问一个试试
四是内审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需要了解所有业务,再 ...
很多人,只要把 TA 放在一个熠熠生辉的舞台上,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熠熠生辉的舞台上的。
温馨提示: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梯队排名有些虚高,矮子里选将军
T1: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德勤(DTT)、安永(EY)
四大作为 T1 可能略有争议,毕竟极少部分四大中优秀的那一撮选择了跳到 T1.5(往下瞅)
T1.5 因体量等诸多原因,招聘门槛比四大高,工作强度比四大低,薪酬比四大高
(至少职业生涯前几年如此)
但其体量、培训体系、作业体系、影响力、人脉圈子等等远远逊色四大
T1.5:麦楷博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Friedman 富德(北京)、优华扬(北京、南京)、马龙贝利(北京、深圳)、RBSM(北京)。。。
麦楷博平拥有的赴美上市中国企业客户数量为全球第四;美国初次 IPO 领先所有非 四大(划重点,哈哈)会计师事务所,全美第五;SEC 审计实务排名,全美第七。 美国富德会计师事务所自 1924 年设立以来,为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提供财务、税务和商业咨询服务,业务涉猎多个行业和多种专业领域,是一家有良好口碑并颇
具规模和声望 ...
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等等,各大高校财经类专业专业所学都大同小异,往往学校层次越低越趋同
这一点从税务师、资产评估师、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初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云云,各大财经类证书考试所涵盖知识都相通,可以得到印证
以上以下,皆为一家之言,欢迎任何不同意见
最好的出路,是指的世俗意义上的,不是指人生的宽度,也不是指人生的温度,诸如事少离家近一类,能常伴父母,这确实是某种维度上最好的出路
普通,自然得排除肤白貌美大长腿,这类老天赏饭吃,人生有很多打法
普通,自然也不讨论各类天赋,诸如写作,不求一书封神,笔耕不辍必有出头之日,诸如。。。
哪怕只是爱比比,去干销售也挺好,切勿自念好歹是个本科,放不下身段,世俗的维度钱才是衡量的尺度
打住,再不直捣黄龙,观众老爷都犯困了
so,努力考 CPA,去干不被定义的审计,四大校招基本无望(二本校招能进四大的都是绝对的佼佼者) , 普 通 二 本 校 招 逮 着 内 资 八 大 + 个 别 精 品 所 不 成 问 题
郑重申明:本人一以贯之,身体第一,吃不消就换条路,比如大学趁早转数据分析,偏商业|财务分析的那一种,远离核算会计(含 ...
在金庸小说里有句话:“谁人不识陈近南,自称英雄也枉然。”
在审计界,陈版主无疑就是陈近南
当你当上审计助理的那一天,当你为一个会计处理问题困扰的时候,登录会计视野论坛留言,你就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很多经理都有这样的故事,刚开始干审计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经常泡在论坛里研究别人的问题和解答,慢慢的专业水平就上来了
一个人,坚持十几年,免费为别人解答疑惑,这种毅力和情怀真心让人佩服
1996 年,陈版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了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当时大华是国内第一大所(现如今是四大的一部分)。
陈版说: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主要包括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两个方面。对事务所来说,如何发现客户的舞弊等审计知识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包括 “ 四大 “ 在内的每家会计师事务所都自有一套审计理论和方法以及配套的审计程序和表格。
但是会计知识不一样。会计师事务所研究会计知识的价值在于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 提下说服客户接受你的意见,并指导 TA 的会计处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计知识 的研究是不可能封闭的,完全开放,这也是我会把瑞华研究的东西放到网上的原因。通过这种共享,提示大家比较合理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