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预付账款与潜亏
指在产品或劳务尚未交付或提供时支付给对方的款项,结算方式为先付款、后发货
(供应商强势市场),一般是针对稀缺性产品比如高档酒类、定制化产品等,所以一般而言一家公司的预付账款的金额不会太大,毕竟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不行就换一家)。
有些情况下,像收入下降厉害、产能过剩、原材料等库龄偏长等情况下发生的预付款,都需要保持职业怀疑。
真实性无疑是要发函证的,检查程序就是检查采购合同、银行回单、发票、入库单等, 了解合同履行情况, 分析公司报告期期末大额预付款的具体原因。
做这个科目的时候,需要划分款项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预付材料款、预付设备款、预付服务款、预付工程款等(什么租金、推广费也有),针对这些款项性质,一方面是对明细占比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为了后期与现金流量表进行核对。
即现金流量表中,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要从预付账款的借方取数字,在做底稿的时候要找到哪些客户是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相关的。
B“潜亏”的概念(老会计用语)
总结一句话就是:不能以未收到发票作为不结转成本费用、不转固的理由
情形:①预付材料款和劳务款:已经生产出产品实 ...
预付账款通常与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相联系,即预付货款,工程款,设备款等(这也是审计人的常规动作:划分款项性质)
钱付出去了,该不该付?付多少?什么时候付?
我们要综合期末预付款的结构、账龄、前后变动、甚至是供应商的数量分布等各个因素去看
首先分享一个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的公开舞弊案例:
金亚科技2014年披露的原始年报显示,预付给四川宏山3.1亿元的工程款用于建设金亚智能物联网产业园基地项目,但实际上并没有支付,属于子虚乌有而虚构出来的,在之后的自查报告里金亚科技进行了追溯调整,对上述预付款进行全额调减金亚科技的上述工程项目投资总额为7.75亿元,而四川宏山承接过的工程项目都比较小,公司资质也一般,从公开资料里未查询到相关招投标信息
按照签订的施工合同条款,金亚科技需提前预付40%的合同款,支付比例之高、金额之大实属罕见,违背正常商业逻辑
再和大家分享一个亲身经历过的实务案例:曾经的一家客户,了解项目时发现:
(1)公司20年签订了土建合同,开始建厂房,中间由于建材价格上涨,供应商提出要预付一笔款锁价,公司也付了,后续公司继续按照工程进度付款,并没有抵预付款;同时我们关注到,年底时以 ...
程序合为险而执,底稿合为查而开。往来科目思路都大同小异,重复部分略过。
老规矩,先了解预付账款是什么,即会计拿着预付账款怎么玩,怎么做账。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是不是有股子淘宝定金的味道)。
第一步取数,看账(科目余额表+明细账),要报表,催资料,帐表数据核对一致。第二步,获取或编制明细表。其实明细表的要素就包含着如下诸多程序执行的结果。
a 期末负数重分类。有些公司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只会选择一个科目核算,某些公司会只有应付,预付全部以应付的负数形式呈现。不能上头,简单粗暴地进行重分类,万一是错账呢。
By the way,双边挂账。预付和应付存在同一个供应商挂账的,A 是被审单位核算错误:收到货和发票后没有冲预付账款,B 是被审单位与该供应商存在多个产品的采购
(多个合同),前者需要对冲,后者一般不能对冲。
b 划分账龄: 一样,不赘述。绝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大型船舶制造一类除外),预收(新收入准则中换了马甲:合同负债)和预付的账龄,通常应在 1 年之内,因为企业一个完整的经营周期就几个月(哪有拖着既不发货,又不退钱的道理 ...
第一步取数,看账,要报表,催资料,帐表数据核对一致。
第二步获取或编制明细表。其实明细表的要素就包含着诸多程序执行的结果。
a 期末负数重分类、划分账龄: 一样,不赘述。优秀的闲得慌的审计还会详细到具体凭证(翻凭证真是无处不在啊),去对账龄进行复核,毕竟调节账龄与虚构交易都是常见手法。
b 划分款项性质:其他往来素有垃圾筐之称,部分财务人员,每当不知道搁哪里,就会用其他往来兜底,(某种角度,这也是财务人员做账水准的体现)此乃公司进行财务操纵(瞎折腾)的重要渠道,此乃一个公司资金转出体外最为便捷的途径。我们需要了解款项的属性,以及其背后的基础业务的真实性。
常见分类有押金保证金、备用金、应收补贴款、应收暂付款、关联方往来(区分合并范围内和合并范围外)等。
不能张嘴一问,性质一填完事,划重点: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基础业务的真实性。
询问途中,如若企业财务人员说不清楚该笔款项的用途或所说用途没有合理证据证实,审计人员应该追加细节测试(翻凭证,看附件),必要时可寻求公司实际控制人确认。
C 划分款项性质时,可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费用性挂账。然而清理费用性挂账,还是靠翻凭证发现,当然你靠询问,企业老 ...
首先,什么是其他应收款,这个定义要了解清楚,只有定义准确了,我们才能正确的往下思考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即不知道放哪里的款项就放入其他应收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垃圾桶
定义清楚了,下面来梳理审计程序,其他应收款是最重要的两个认定是存在、计价与分摊
认定决定审计目标,目标指导审计程序,针对这两个认定,一般执行的审计程序有编制明细表、函证、计提坏账准备、期后测试等,具体内容往下看:
程序一:获取或编制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和总账数、报表数核对一致
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细表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一定要和 TB 中的未审数核对一致,这是每个底稿的起点,不然白忙活一场
明细表数据一般可以从科目余额表直接获取,或者利用企业提供的明细表,直接复制黏 贴到自己的底稿,然后修改成所需的格式即可,千万不要傻傻的一个个数字或者一行行的贴
一般明细表的格式如下图,主要包含往来名称、款项性质、期初余额、本期借贷方、期末余额、账龄等内容
因为这是个垃圾桶科目,附注需要披露款项性质,所以底稿中的款项性质要重点去做划分,比较常见的有押金保证金、备用金 ...
制造业存货有亿点点难,毕竟虚增存货=降低成本
倒不是因为诸如:了解、分析、处理进销存、计价测试、监盘、跌价测试、截止测试、细节测试这些规定动作一大堆
不全是因为其得细化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合同履约成本云云
插一嘴合同履约成本与存货的关系
对于一般性的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存货。履行合同所发生的成本,实际上适用的是存货准则
合同履约成本,更多的适用于建筑施工和服务型企业,可以理解为取代了原建造合同准则使用的科目与原服务类公司使用的劳务成本等科目
切回来,难度有N,一是进销存混乱抑或没得进销存;二是成本核算有问题(是错的);三是跌价;四是账是账,实是实(在申报期之外,卡准一个时点,直接以盘盈盘亏的方式怼平,成本结转必然是有大问题的,让问题埋在垃圾时间是最简单的玩法)。。。
先说规定动作,了解啥
了解存货的一生,整个过程的“物”是怎么流转的,涉及哪些关键节点,涉及哪些原始单据(采购单、验收单、领料单、入库单、出库单等)
了解成本核算,如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展开细讲能唠几万字
了 解 产 品 , 了 ...
审计专业路子要划分的话,私以为大方向可以分为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又可分为金融审计和非金融审计
资管产品,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
愚经手的资产管理产品审计不足道也
资产管理产品审计周期诚然不短,清算条件也各不相同,然无论是其成立验资还是年度报告乃至结束清算,三类审计报告都差点意思,核心是把握银行函证+chaoshu,
这里的银行函证讲究时效性(无非亲函或者先拿扫描件周转),毕竟直接涉及投资者;这里的 CS 还有些讲究,毕竟涉及不少金融资料,稍不留神当场升天
站在审计的角度索然无味,那换个视角呢,比如投资者
这玩意相较于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雾里看花,对审计汪来说简直是一目了然(划掉)
金融视角,博大精深,可移步三折人生
霈道:审计日记系列的流水账是为了维系生活;投资札记系列的硬通货才是未来的基****石。
换成会计视角呢,那就一坑更比一坑深:2022 年 6 月 1 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 ...
平平无奇存货监盘!前提是获取完整的存货存放地点清单;其次是特殊类存货监盘的考虑;再次是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从次是无法停止存货的移动;最后还有突发不可抗力(另择日期实施监盘)抑或监盘不可行(实施替代程序亦不可行)。
纵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 3 号——存货监盘》,存货存放地点清单(含临时仓和中转仓)的完整性不像企业银行账户的完整性,好掐实。
无非是:一多问,毕竟一个人撒谎容易,所有人撒谎难;二分析,以前放存货的地方不可能无缘无故蒸发啦;三被审计单位内部单据,容易作假;四五思路就是讲究放东西总得有个地,没地就得花钱租地。
现在IPO 要核查董高监等个人卡,我想,要不董高监等名下房地产也一起核查核查看看有无私人地方藏存货,这也能侧面印证企业盈利能力与薪资水准,捎带评
价管理层有无舞弊的动机或压力。
审计能做到以上 N 条已经勤勉尽职啦,部分审计还停留在纯靠询问,毕竟做审计讲究合理时间合理成本。
其实方法多的是,像久谦咨询(浑水)雇人蹲瑞幸咖啡门店录像,像人民警察。。。捣毁制毒窝点。
接着聊特殊类存货监盘,农林牧渔行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部分事务所压根不揽这瓷器活,因为没有 ...
金融审计接触不多,既然有粉丝诚心诚意的发问了,我就竭尽全力的告诉你!如若接触过借款审计,其实和这玩意就连上了,哲学上称其为一个事物两个方面对企业而言,是短期借款,是长期借款VS 对金融机构而言就是发放贷款
企业是债务人,是负债 VS 金融机构是债权人,是资产及垫款又是啥,很简单,企业借了钱还不上,逾期(非暂时性的),那金融机构只能拿自个的钱出来垫付,这就很刺激。。。
垫款还有啥,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仅需交一定比例保证金,银行就得全额替企业垫付,这相对安全,这不和票据&资金又联动了
还有啥,摘个浦发银行年报附注瞅瞅,诶,一目了然,房贷都是
打住,速度开底稿:拉个明细表,检查贷款合同,收集并核对发函单位联系方式,发 函,催函,不回函的做替代测试,回不回函都得做期后贷款偿还检查,再抽抽凭证(细节测试)。。。
核心区别是这玩意得计提贷款损失(不妨理解为坏账),此前也埋了伏笔,遇上老六还不上的风险不可不察。。。待我一一展开,检查贷款合同:无非就是核核合同编号、融资单位、贷款金额、贷款合同利率、期限。。。与检查借款合同别无二致
收集并核对发函单位联系方式:收件人、联系电话、通信地址。。。
...
新名字,但处理思路别无二致,某些实力稍欠的所可能缺乏及时更新新准则底稿模板的能力,正经所好几年前便已颁布统一新模板
还是先聊会计处理,合同资产: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合同资产相较应收账款区别有二:一是应收账款无附加条件; 合同资产有附加条件
(履约义务);二是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合同资产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履约风险。
以上 CPA 教辅资料烂大街的话,不看也罢。。。得讲审计实务,主要是四种情形: 施工企业未结算工程施工项目、金融资产模式的 PPP 项目、未到期质量保证金(这是最普遍的情形,前两种业务不易接触)、捆绑销售分次交付商品(这得很强势的企业,不然哪个冤大头跟你这样采购)
以质保金为例,一年以下的质保金列报在合同资产,一年以上的质保金列报在其他非流动资产。。。有点抽象,上实务,销售合同原文如下:
A 合同签署后 5 个工作日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额的 30%作为预付款
B 出厂验收测试(Factory Acceptance Testing,以下简称 FAT 验收)合格后 3 个工
作日内,甲方向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