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与持续盈利能力
1、夕阳行业,发展前景黯淡或行业波动明显、竞争惨烈,就不用浪费时间了。钢铁、建材、大化工、风电、矿机、服装鞋帽等过会难度大,耐普矿机、里伍铜业、欣贺股份都是被否的典型案例。
2、国家明令禁止或、舆论压力巨大或监管模糊的行业 IPO 上市比较困难。比如房地产(万达和富力)、教育类企业(昂立教育、中公教育等都通过借壳方式上市),手机 APP(墨迹风云),而像殡葬业这样只能闷声发大财的行业连新三板挂牌都存在障碍。
3、除非科技含量非常高,利润达不到三千万元建议慎重。虽然科创板号称亏损也能上市,虽然创业板也即将搞注册制,虽然新三板精选层业绩门槛很低,但是获批与发行难度均很大,即使上市成功市值很低,你好意思跟其他上市公司打招呼?
4、利润比较低甚至亏损,但是要求科技含量非常高且已经或即将大规模商业化才可以。比如科创板过会的泽璟生物(原创药,亏损)、微芯生物(原创药,扣非 1,900 万利润)、安集科技(关键半导体材料,4,300 万利润)。
5、利润三五千万,技术一般、竞争优势有限、非行业翘楚、严重依靠税收优惠等就不要尝试了,除非运气爆棚。特别是科创板这种对行业定位和科技 ...
我们经常会听到审计人说刷底稿,感觉这个“刷”字有点亵渎了审计底稿,我们经常说刷屏,刷视频,刷朋友圈等等,其实“刷”字是带有一点无脑的含义的,但审计底稿是 CPA 工作的过程和痕迹,是脑力劳动成果的客观体现。
通过实施审计程序(7 种自行复习)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整个审计工作的灵魂,而审计底稿就是体现灵魂的一个载体。
什么是审计底稿
审计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本质:工作记录
编制审计底稿的意义
1. CPA 无罪的证据提供证据,证明 CPA 已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
CPA 可是个高危职业,万一被查后发现程序不到位就崴了,轻则通报批评,重则证飞人毁,所以审计底稿所呈现的审计证据就是 CPA 的护身符。有句话叫啥来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算为了自身安全也得认真整好底稿。
靠谱的审计底稿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我们之前也说过审计虽然不是绝对保证,但合理保证也是一种高水平的保证,所以重要的审计程序必须执行到位,而且要在底稿中有所记录,查过了就要有记录,有记录才能证明查过了,也就 ...
A 一个场景一场虚拟的面试正在进行。
合伙人看着面前的面试者,和桌上的简历。“毕业 N 年,考过 CPA,拿到证
书,带过 A 类项目,确实非常优秀。”合伙人看着简历,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对面的人说着。
自信的笑容始终挂在面试者的脸上:“是的,所以我有信心胜任经理的岗位。”
合伙人合上简历,把目光从简历移到了面试者的脸上:我看到简历里你负责
了 A 公司的年报审计工作。A 公司所处的行业非常有特点,你能和我讲一讲
A 公司是怎么样开拓新客户的吗?
面试者一怔:“这,和审计有什么关系吗?”
B 一则新闻一个上海证监局会计监管通讯的真实案例已经发生。
案例一:A 公司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审计执业存在如下问题:
(1)收入真实性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一是未获取实际开展广告业务的审
计证据。在当年广告业务收入 90%以上均形成应收账款且新增广告客户较多
的情况下,收入细节测试仅获取合同、客户确认单、排期表等形式证据并结
合应收账款函证回函对收入真实性获取审计信心,未关注到个别客户公司注册日期晚于合同起始日期、A 公司无法提供广告业务播放的后台数据等异常情况,未获取关于广告实际播放情况的审计证据 ...
A 在 IPO 过程中对实际控制人和董监高等银行流水核查的法律法规注意:《首发管理办法》中没有“注册”二字多半是旧法旧规,新规中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 5 号文规定如下:
以下法规原文可看可不看,但稍后全是精华与重点,有点繁琐,但不难,需要耐着性子,流水核查这块本就是新人的活
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管等相关人员应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向中介机构提供完整的银行账户信息,配合中介机构核查资金流水;在符合银行账户查询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资金流水核查范围除发行人银行账户资金流水以外,结合发行人实际情况,还可能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行人主要 关联方、董事、监事、高管、关键岗位人员等开立或控制的银行账户资金流水,以及与上述银行账户发生异常往来的发行人关联方及员工开立或控制的银行账户资金流水。
B 监管问询函中关于银行流水核查必要性的提示银行流水核查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①是否与客户、关联方、员工存在资金往 来;
②是否存在大额或频繁现金取现情况,如存在,需核查资金用途;
③是否核查了其全部银行账户;
④是否核查了其近亲属的银行账户;
银行流水核查的目的包 ...
交易性金融资产:短线投机、随时买卖、交易费用费用化、进当期损益(投资收益)、从不恋旧、永远要按公允价值计量
其囊括非保本理财、个别保本理财、结构性存款、信托产品、债券、可转债、股票、基金、金融衍生工具。。。
抛砖引玉,浅尝辄止,聊聊理财,敬请斧正
企业有闲钱,银行存款过剩,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买理财产品
活期存款利率一般仅有 0.3% , 理财产品收益率能拉到 3% 左右, 十倍提升
某些企业买 3 个点的理财,借 5 个点的信贷,这不是浪费,是浪漫,是霍金敬酒,是
小爱递烟
水平欠佳的财务,直接将理财产品本金丢到其他货币资金核算,收益丢到财务费用核算,其实无伤大雅
快刀斩乱麻的审计直接将理财产品本金丢到其他货币资金核算,本金之外丢到投资收益核算。。。去tm的业务模式,去tm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审计师不然,得紧跟准则,得分类,得先获取诸如:《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书》、《客户权益须知》。。。一般获取任意一项即可
管理欠佳的企业张口就是没得,打电话找银行要就是,银行一定有。。。银行摸鱼人
推三阻四的话:直接问工号。。。
有些大师张口就是理财产品需穿透底层至基础资产
...
审计专业路子要划分的话,私以为大方向可以分为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又可分为金融审计和非金融审计
资管产品,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
愚经手的资产管理产品审计不足道也
资产管理产品审计周期诚然不短,清算条件也各不相同,然无论是其成立验资还是年度报告乃至结束清算,三类审计报告都差点意思,核心是把握银行函证+chaoshu,
这里的银行函证讲究时效性(无非亲函或者先拿扫描件周转),毕竟直接涉及投资者;这里的 CS 还有些讲究,毕竟涉及不少金融资料,稍不留神当场升天
站在审计的角度索然无味,那换个视角呢,比如投资者
这玩意相较于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雾里看花,对审计汪来说简直是一目了然(划掉)
金融视角,博大精深,可移步三折人生
霈道:审计日记系列的流水账是为了维系生活;投资札记系列的硬通货才是未来的基****石。
换成会计视角呢,那就一坑更比一坑深:2022 年 6 月 1 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 ...
|
1、【发函前】样本选择
①销售额较大或应收余额较大的客户,函证各期销售额及应收账款余额;
②本期新增客户且收入排名靠前;
③账龄较长;
④近期存在债务纠纷;
⑤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或零余额;
⑥合并范围外关联方;
⑦随机样本;
2、【发函前】地址核对①纸质函证: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等第三方平台查询函证客户和供应商的工商登记地址,与函证邮寄地址进行比对;获取的其他资料(如合同、发票显示的地址)进行核对;
②电子邮件函证:核对收件人邮箱后缀与被函证客户的单位名称及官网显示的企业邮箱后缀是否一致;通过 WHOIS(https://who.is)、中信保报告查询被询证客户邮箱地址后缀的所有者,核实是否与被询证客户名称、地址等相匹配;
此处可以运用王建斌大神的审计工具箱去比对经纬度,具体可视化发现两地址之间的差异;
差异原因:
A. 地址位于不同省份的合理性理由:
B. 两个地址位于相同省份不同城市&两个地址位于相同城市不同行政区
多数为函证客户和供应商的办公地址搬迁或函证客户和供应商为方便接收函证要求邮寄至其实际办公室地址所致;
注意打 ...
资金和票据都是简约而不简单的科目(尤其是新金融工具准则之下),而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的底稿开起来恰如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审计程序与审计思路并无本质区别。
分类一:应收票据(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是伏笔)
顺带提一嘴,银行汇票的出票人是银行(兑付性极强,故而这玩意搁其他货币资金核算),商业汇票的出票人是工商企业。
分类二:企业作为收票人或者被背书人,收到票据后大致以下三种(把票据整没的)行为是合法的:
A 坐等收钱:持有至票据到期,从承兑人处获取现金流;这说明企业要么不差钱,要么有更好的融资手段。
B 转给供应商: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将票据背书给供应商,作为货款支付;若背书给非供应商,可见没有真实交易支撑,是违反票据法的。
C 当给银行:票据未到期,提前通过银行贴现,以支付贴现利息为代价提前获取现金流。贴现率往往比银行贷款利率低,是较优的融资手段(文末有解释)。
到底如何区分应收票据和应收款项融资呢。
若企业以 A 为主,基本不存在 B 或者 C,说明管理该票据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应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货币资金是最好做的科目,货币资金是最难做的科目。
具体审计计划囊括: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以往,可能直接从进一步审计程序切入,但是货币资金的风险评估不得不提。
不妨直接从注会书上摘一些:审计需要保持警觉的事项或情形。
a 被审计单位的现金交易比例较高,并且与其所在的行业常用的结算模式不同
b 库存现金规模明显超过业务周转所需资金
c 存在大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仍高额或高息举债
d 存在大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频繁发生债务违约,或者无法按期支付股利或偿付债务本息
e 银行账户开立数量与企业实际的业务规模不匹配,或存在多个零余额账户且长期不注销(不一一枚举,毕竟书上都写着)
a 和 b 讲的是现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讲: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实务中,直接通过现金交易的企业很难通过 IPO 的审核,关键点就在于现金交易不容易核查。换句话说,现金交易容易造假。数字人民币都四处开花了,某些跋扈商户都敢拒收现金了,企业逆势而为,你品,你细品。
c 和 d 讲的是存贷双高,沸沸扬扬的两康事件,都有存贷双高的问题,即高存款 ...
核心动作还是先拿到票据备查登记簿(票据台账),拿到台账先细节测试三五笔(似乎称之为穿行测试更妥帖),某些财务小萌新台账都不会造,林子大了
某些老五审计师的细节测试,就是排序明细账后复制粘贴,勾勾一打就飞机掉了。。。
某些流派要求底稿记录有哪些附件,有点点审计经验的人都能脱口而出。。。某些流派规定,有问题(异常)的附件才扫描留档。。。到处都是放飞机的空间
另外,某些老六企业票据台账是动态的,何谓动态:票据一旦背书或贴现,便将其从台账中删掉。。。
不是 S 就是 M,前者好解决:现在一笔笔梳理造出台账+以后规范内控,好好留痕
以 2022 年审为例,将票据台账筛成三大块:期末票据明细(收票日<2022-1231+承兑 or 背书 or 贴现日>2022-1231)、已背书未到期票据(到期日>2022-1231+背书日在审计期间)、已贴现未到期票据( 到期日>2022-1231+贴现日在审计期间)。。。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然后开始 6+N 判断,浮生的审计小神器可以白嫖,0-1-运行,麻瓜式操作
**期末票据明细分成两拨:**非 6+9 银承兑汇票=应收票 ...